川普三番五次向中国发难 学者:中国应沉着应对

2016-12-06 09:49

柏丞编译

受访的北京学者多认为,对于川普主政下的中美关系,需要观察并沉着应对。

美国候任总统川普三天内两度向中国大陆发难,他昨天在推特上批评中国操纵货币、征收高关税,在南中国海部署军事设施,而且事前没征得美国同意。大陆官方的反应相当克制。受访学者认为,面对这个对手,中国就不该随之起舞,但也不要放弃底线,应沉着应对。

美国东岸时间12月4日下午,川普发推文写道:“中国贬值货币(使我们的企业难以竞争)、对我们的产品大幅征税(美国没向他们征税),或在南中国海建造大型军事设施时,中国有问过我们可以这么做吗?没有!”

川普推特2.jpg

这是继12月2日和台湾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后,川普再次做出可能刺激大陆的行为。不过,中国外交部没有针对推文做强烈抗议。

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对于川普的连番动作,中方认为这究竟是他个人背景导致的失误,还是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重大转变的信号?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答:“我们不对川普当选总统和他的团队言行的背后考虑进行揣测,我们只是对具体的政策和发生的言行表明我们的态度和立场。”

陆慷指出,中美关系保持良好与稳定发展,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美经贸关系多年来是高度互利的关系,要维持这个好的发展势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则发表社评分析,川普把中国看成一只肥羊,想要割一块肉下来。社评写道:“中美在他(川普)上任之初会有一轮较前几任美国总统上台之初更加突出的冲突,这看起来是很难避免的了。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措施谋划,不应再抱什么幻想。”

另一方面,受访的北京学者多认为,对于川普主政下的中美关系,需要观察并沉着应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兼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庆国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现在还在观察,在积极准备,在所有方面做最坏的打算。”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他还没有上任,我们没有必要随他起舞。”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对本报分析:“川普不是疯子,不是狂人,他发这些推特也不是因为他是大嘴巴。他是精明的商人,有犹太人的生意头脑,而跟犹太人做生意时要注意尽早亮明底线,不能做无原则的退让,否则犹太人会不停地寻找你的底线。应对川普的最好方法,是不要迷失自己,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沈旭辉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分析,川普似乎在采取“临渊策略”(brinkmanship,为争取最大好处而铤而走险,希望能在出事之前及时刹车),尝试通过推文来试探北京的底线。

在面对川普这个对手时,储殷强调中国要注意别失态。“当你跟他一起撒泼打滚的时候,他一定会把你拉到一个很低的层次,然后战胜你。(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莉就是这么输掉的。”

受访学者分析,川普在与蔡英文通电话后,又针对汇率、关税和南中国海对中国大陆发难,可能是为了转移焦点,减低他因日前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而饱受的批评压力。

针对川普2日与蔡英文通电话,北京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美国外交专家与政坛人士也指他犯了“重大错误”。为此,侯任副总统彭斯近日受访时,尝试淡化通话的外交意义,称其只是“礼貌性的通话”。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向《联合早报》分析说,川普因为与蔡英文通电话而在美国国内受到压力,他因此拿南中国海、贸易、货币等问题做文章,显示他照顾到美国的利益,迎合美国国内对中国持怀疑者的心理。

朱锋.jpg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受访说:“川普意识到他对台湾问题的处理过界了。为了让人忘记头一个焦点,最好就是制造另一个焦点。作为舆论人物,川普很清楚这个。当大家都盯着一个点时,不如干脆放火烧一个面,把这个点掩盖过去。”

学者指出,川普还未正式上任,推特这类社交媒体又不像官方外交渠道那么正式,利用这两点,川普尝试给自己创造更多发言的空间和灵活度。

储殷指出,川普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的言论,就比推特的言论温和,说明他并非不知道两种不同渠道、不同受众的区别,可见川普在正式和社交媒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不只是“大嘴巴”,一时口快而已。

他说:“北京今后要习惯川普的两面。他说了一大堆,哪条线才是真正的关键和重点,我们要听懂他的弦外之音。”

本文转载自境外中文媒体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1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