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oogle变得不再理想主义,那些有登月意义的高科技项目也迎来“死期”

2017-01-12 18:59

饼饼编译

联网无人机项目Titan是第四个被Google放弃的“未来赌注”。

就在一个月前,《哈佛商业周刊》的记者还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呼呼作响的无人机正在GoogleX办公园区的几米外起降,而无人车则在一个停车场穿梭着。

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些某种程度上象征着“Google精神”的硬件产品可能已消失在Google的大门外。

今天凌晨,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X实验室发布公开声明——Titan无人机项目早在2016年初就被正式砍掉,只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QQ截图20170112190037.png

从Google发言人的声明中可以了解到,这支无人驾驶队伍虽然在2015年底并入X实验室,但后者很快就结束了对联网高空无人机的研发工作。

因此,这也是为何你只在今年频频听到Facebook试飞巨型无人机Aquila的消息,却对Google同样用来开发全球联网计划的Titan无人机没有任何印象。

与此同时,那些一直与Titan一起成长的50多名高级工程师们也被调入了X实验室的其他部门,譬如送货无人机项目Project Wings与联网热气球项目Loon。

但需要明确的是,Project Wing也面临“自身难保”的窘境。就在2016年9月,X实验室曾透露要进一步缩减Wing的发展计划,部分工程师甚至被要求去其他部门寻找工作机会。

实际上,Google Titan项目的前身其实是一家专门制造太阳能无人机的创业公司Titan Aerospace。有意思的是,当初为了争夺这个专家团队,Google还与Facebook暗中较劲儿,提高了自己的竞标价格。而与Titan失之交臂的Facebook却最终创建了自己的滑翔机团队——Aquila。

可以说,当初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两位科技巨头在那时候都怀有同一个丰满的理想:帮助全球更多偏远地区的人们登上互联网,最好是能够轻松使用自己的搜索/社交服务。

如今,它们的境况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一个(Google)在早期的试飞实验中遭遇过一次坠毁事故(墨西哥试飞时一边的机翼发生故障,导致起飞后迅速下降),并最终选择放弃;而另一个(Facebook)虽然已经在今年6月完成试飞,但巨型机Aquila却被政府曝出在试飞过程中发生坠毁,实验失败。

看来,任何一种声称要“造福全人类”的路径,走起来都不会太顺畅。

对于放弃Titan无人机,Aplhabet发言人给出了与大多媒体同样的说辞:太浪费钱了。与Titan相比,X实验室的另一个联网项目Project Loon更具有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更有希望把全球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人们带入互联网。

“我们停掉这个项目的原因很明确,因为它面临着经济与技术方面的双重挑战。高空热气球项目Loon将会肩负着联网大业继续走下去。”

Titan只是“登月计划”被砍的四个项目之一

既然讲到无人机项目Protect Titan,就一定要先谈谈这个项目隶属的业务板块Other Bets。

实际上,在2015年进行过重组并更名为Alphabet的Google结构非常清晰,只有两大业务板块:

  • 一个是以搜索业务为主的公司,名字当然还是Google,旗下的服务与产品为整个公司贡献着90%以上的利润。(搜索、Android、Gmail、地图、YouTube、Cloud、Pixel手机等硬件)

  • 另一个叫Other Bets(其它赌注),是指Google那些具有登月意义的高科技项目。在没有被披露营业状况前,这个项目就被公司乃至全球寄予了“改变世界”的厚望。

其中就包括:可以高度模组化的智慧手机Ara,让出行更加安全的无人车、肩负着全球联网大业的Loon与Titan、致力于延长人类生命的Calico、解放物流的送货无人机Wings、让人们浏览网页更快捷的宽带项目Fiber……

你可以把以上项目看作是一家搜索公司的独有嗜好,也可以将其看作是Google创新精神最好的体现。

但现在,无人机项目Titan是Other Bets中第四个将与我们告别的“赌注”。

  • 2016年9月,模组化手机Ara是首个被Google正式宣布放弃的高科技项目,而在此之前,机器人项目Boston Dynamics就在同年6月被传出要卖给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被卖掉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 紧接着,2016年12月,曾坚持要“做好L4级别无人驾驶再出关”的Google无人车以另一种形式与我们“告别”——被分拆成一家名叫Waymo的独立公司,开始与Uber及众多汽车厂商一样,走渐进式商业化之路。

  • 而在上个星期,Google联网战略的重要一环——宽带光纤项目Fiber也传出将要被卖掉的消息。在这之前,该部门已经停止了在美国多个城市的光纤铺设计划。

实际上,我们对这些的项目的“命运”应该早有预料:所有项目负责人均是在“事发”前选择了离开。当然,还伴随着无数天才工程师的“另谋出路”。

其中,智慧手机Ara的前项目负责人Dan Makoski还在项目被中止后发表了一段很感性的博客:

“这对于一直努力将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工作团队来说真的太沮丧了,也让那些想为人们带来更好生活的开发者难以理解。但是最失望的应该是那些期待着Google拿出新作品的粉丝们。”

没错,这4个项目曾被很多极客及用户视为“Google进取精神”的最佳代表作。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心情或许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失望与疑惑。

砍掉“登月项目”是因为钱?

对于这一连串的“震荡”,Google迷们与局外人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个问题:

Why(为什么)?

到现在为止,无论外媒还是Google自己的发言人大多给出了“亏损”这个答案。

如果仅从Alphabet的财报来看,这个答案无疑是最准确的。

在新首席财务官Ruth Porat没上任之前,Other Bets年亏损额度连续3年大幅上涨,2015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亿美元。即便在Porat上任后季度亏损有了明显下降,但其2016第3季度的亏损金额仍然高达8.3亿美元。

1.png

赔钱业务当属Other Bets 图片来自Market Mogul

是的,Google业务被分拆后,哪个模块在“作恶”似乎更清晰了,投资人要发难了,新财务官掀起了“腥风血雨”,创始人拉里佩奇意识到了亏钱的严重性……

这些理由可以解释Other Bets如今的“落魄”,但是还不够。

与此同时,对于Titan被砍掉后,发言人口中的“经济与技术的双重挑战”不仅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也会让一直支持Google的人略感失望。

因为创始人拉里佩奇曾说过这么两句为全球技术创新者打过无限“鸡血”的话:

“如果我们的动力是钱的话,我们老早就卖掉公司了,当然那样我们也终究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在科技领域,我们需要革命性的改变,而不是递进式的改变。”

技术挑战?对于这家以技术创新为使命的科技巨头来说,这个理由有点“把看客当作傻子”的意思。

经济挑战?的确有。但在2014年“人工智能公司”(包括DeepMind)被Google盯上时,彭博社分析师曾认为,Google的现金流有五六百多亿美元,完全可以支撑它到处“买买买”。

而截止2016年第3季度,Google手里的现金已经达到887亿美元(数据来自FactSet Research),仅次于苹果与微软。

与此同时,Google在过去10年里,年营收额一直保持着高速且稳定的增长态势,利润也仅在2012年广告业务从PC向移动领域过渡时出现过明显波动。而2016年,Google前三季度的营收额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速度。

2.png

Google 2006Q3-2016Q3营收 图片来自Zacks

两年时间里,经济状态较为稳定,但Other Bets却从“寄予厚望”转变为“大砍特砍”,“节省开支”与“华尔街的意愿”真的可以涵盖全部缘由吗?

还是说,Google也有了与Facebook在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时一样的不好预感?

与前三个季度一样,Facebook在2016年第3季度的营收额非常漂亮,同比增幅超过50%,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因为财报会议后的一份声明,Facebook当天的盘后震荡跌幅一度超过7%。

“我们预计,公司广告业务的增幅在未来可能明显放缓,因为Ad load向客户直接展现的广告数量有限。”

毋庸置疑,广告业务也是Google的生命线,其对营收总额的贡献超过90%。这也是即便有这么多高科技项目,Google也一直被戏称为一家“有诸多爱好的搜索公司”的原因之一。

但每一个行业总会有它的“迅速上升”期,也会有它的“饱和停滞”期。就像PC过渡到移动时代一样,当移动时代也成为过去,只靠广告过活的Google是否也会陷入如IBM一样“营收放缓甚至停滞”的窘境?

虽然Google最近几个季度的营收增幅都处于加速状态,但从2016年4月份开始,彭博分析师就开始预计其未来的营收增长将会迎来放缓趋势。

而市场分析机构eMarketer甚至预测,Google 2016年的广告净收入将增长9%,低于去年的15%。这个说法很好地解释了Google一年来不断增加广告业务量的原因(这是最近营收提速的主要原因)。(等年报出来就知道了)

当然,这或许也可以解释Google为何选择以“雷霆手段”来开源节流,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云计算的系列动作。

换句话说,Google虽然将“造福人类”视为己任,但它需要在继续造福人类前,找到下一个能够为“创新”输血的“养家业务”。

在亚马逊与微软证明了云计算的“钱途”后,Google云自2015年掌门人格林上任后的“高调宣战”一直十分令人瞩目。

与此同时,Google主营业务板块也开始造起了一些更接地气儿的硬件,譬如对标苹果的高端手机系列Pixel,再譬如对标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Google Home。

是的,你看到了一个回归现实的Google,一个似乎更加“脚踏实地”的Google。但很遗憾,我们也看到了不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Google,一个少了些许理想主义的Google。

现如今,Other Bets里的项目虽然有剩余,但是已经不多。我们不能预言Other Bets是否真的会消失,也不能对一家想丢掉赔钱项目的商业公司有过多责备,但仍然对其有所期待:

“在技术发展地足够成熟,可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时候,这些理想或许将转土重来。”

文章转自:36氪

文章作者:宇多田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1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