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中国年轻人对美国的复杂情感

2017-02-14 10:33

饼饼编译

中国年轻人对美国外交政策及对华政策并不认同,但总体上欣赏美式文化。

本文译自美国学术刊物《外交政策》,有关中国年轻一代对于美国的微妙态度:

在杜克大学对中国城市居民展开的调查中,出现了“一分为二”的现象。在1-5分的评分范围内,涉及美国外交政策及对华政策的问题得分仅略高于2分,而美国民主、娱乐、产品和技术的得分则在4分之上。

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主义情绪与反美主义的关系十分微妙复杂。中国城市居民一般对美国外交政策持较为负面的看法,但这种态度并未延续到科学、技术、教育、政治制度和其他社会经济成就等领域当中。

Gigantic Hollywood Film.jpg

好莱坞电影

美国流行文化在“塑造”中国年轻人

这种将美国外交政策从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在中国年轻人身上显得尤为强烈。

2016年皮尤调查发现,18岁至34岁的中国人中,60%的人对美国抱有好感,而这一比例在50岁以上的中国人中只有35%。

2009年针对25岁以下中国人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好莱坞”是他们最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术语。

在美国丹佛大学研究中国政治和民族主义的教授赵穗生看来,这些年轻人非常务实,甚至功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信息、资源、教育,喜欢美国的音乐、运动和电影。其中很多人甚至想去美国(深造)。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了中国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并为中国的崛起感到自豪。他们看到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认为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并不友好。所以他们会产生这种复杂的情感。

main_1200.jpg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家高洋表示,相比之前,大学是学生们第一次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生活,所以他们特别渴望接触国外娱乐信息,以探索自己的身份,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因此,政府将面临一场硬战——将外国文化从对其尤为渴望的受过教育的年轻群体中分离开来。

“中国当局有理由担心。”高洋说:“2009年第一次做研究时,我听到了80后对政府的不满和批评,而现在在90后中,我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但我认为,中国政府需要担心的不是固定的、包装好的西方意识形态,而是年轻人通过处理所有外部信息和接触其他生活方式,不断磨砺出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

政治思想教育有效吗?

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使中国年轻人特别青睐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没有阻止他们对西方政治的好感,但它仍然有效,只不过不是按照政府预期的方式。

2011年,加州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黄海峰对中国大学生展开了关于政治和思想教育效果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政治课,只有8%的学生会稍微积极地学习。对政治教育理解程度更高的学生,对中国政府的满意程度并不会更高。最近一项尚未公布的调查发现,学生接触的政治教育越多,实际上对政府的信任就越少。

不过,受政治教育越多的学生,越相信政府维持政治秩序的能力,因此也不太愿意通过罢工或公共抗议等方式来表达异议。

6153660669853fa7_1.jpg

总体而言,受访学生对中国政府不够满意,却几乎不愿加入游行示威表达不满。

在黄海峰看来,这种宣传(政治课)虽然不能对学生进行洗脑,但它仍然有效——政府能够对社会传达统一的宣传信息,表明政府拥有很强的社会控制能力。“中国政府不能仅仅依靠绩效合法性来维持统治。考虑到年轻人,特别是学生在政治危机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向他们表明社会控制能力实际上更加重要。”

观后感

已有6人参与

2票 2票 0票 2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