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09:51
柏丞编译
归根究底,华人的恐惧来自华人在印尼的历史宿命。
“有钱又如何?暴乱时总是第一个拿我们开刀”。钟万学亵渎宗教案再度勾起印尼华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排华阴霾”,也道尽印尼华人政治边缘处境和经济优势地位的矛盾情结。
雅加达华裔省长钟万学将参加明年2月大选,寻求连任。他日前在演讲中提及一句可兰经文,认为是对手利用宗教影响政治,“愚弄”大众,引发若干穆斯林团体认为“侮辱可兰经”。
数万名穆斯林于11月4日上街抗议,入夜后雅加达北区多处出现骚乱,造成1死逾百伤。穆斯林团体12月2日再度上街,名为祈福的集会和平落幕。
11月4日印尼反钟万学大游行
在11月4日反钟万学大游行前,许多当地华人奔相走告,呼吁出国避风头、关店铺,以免“再次”成为变调示威的代罪羔羊。网路上也充斥各种未经查证的讯息,像华人遭强暴、虐打等消息,透过转载分享,加深群众的恐惧心理。
归根究底,华人的恐惧来自华人在印尼的历史宿命。
早在荷兰殖民时代,因制糖业衰退,从中国大陆移居印尼的华人与荷兰殖民者间的矛盾加剧,引发荷兰军队以收查武器为由,杀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城内大批华人的“红溪惨案”。
在印尼脱离荷兰独立后,华人的处境并未获明显改善。东(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阵营)西(以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集团间的对抗,引发印尼政变,华人成为牺牲品。
1965年9月30日,印尼发生军事政变,当时印尼总统苏卡诺由于政治立场倾向共产主义阵营,被军方将领推翻并。时任并差点遭到左派暴动学生杀害的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的苏哈托趁机夺权,接着在全国策动反共大清洗,除了导致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外,也造成许多华人被当作共产党员处决。
学界分析,930事件引发的反共清洗,造成约50万人死亡。媒体分析,至少有30万华人在930事件丧生。
美籍导演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花了6年时走访印尼,访谈暗杀队员当年如何杀死大批“印共”,完成纪录片“杀戮行为”(The Act of Killing)。
这部纪录片以反思的角度,藉由当初参与杀戮行动的“刽子手”现身说法,带领观众重新省思历史悲剧,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也再度引发外界对印尼这段黑暗历史的关注。
欧本海默另一支纪录片“沉默之样”(The Look Of Silence)则揭露反共清洗受害者家属追求真相的过程,并揭露身处现实社会中幸存者的心路历程,希望透过彰显真相,让印尼与自身的历史和解。
在反共清洗30多年过后,1997年印尼曾再度发生以华人为对象的“ 黑色五月暴动”。当时,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印尼,严重的贫富差距更形显着,加上国内政治长期动荡不安,有心人士刻意操弄族群对立,牵连无辜华人。
外界普遍认为,1998年排华暴动是当时独裁者苏哈托为转移金融危机压力,缓和国内民怨,透过军方情报部门策划煽动此事件。
当年5月13日至16日印尼雅加达、棉兰、巨港、梭罗和泗水等城市,出现由暴徒发动的一系列针对华裔社群的屠杀。
根据印尼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印尼华人共计1250人死亡,24人受伤,85名妇女遭到性侵。 不过,根据若干人权组织的估计,遭到性侵的华裔妇女的数字应在千人以上。
事实上,占印尼总人口(约2.58亿人)约5%的华人既是印尼的弱势,也是印尼的优势族群。审视印尼华人的命运,他们在政治上的边缘处境及经济上的相对优势地位, 让他们面临一种矛盾的社会存在。
正因如此,每当印尼面临动荡政局或是经济危机时,华人的生存处境就备受挑战。
苏哈托主政逾32年期间,看重华人的经商经验及能力。像是事业版图横跨金融、地产、矿产、航运等领域的前印尼首富林绍良与苏哈托关系密切。
除林绍良外,苏哈托也与许多华人巨富交往密切,像是力宝集团的李文正、棕榈油大亨黄奕聪等人。
这些华商凭藉与苏哈托政府的良好关系,迅速扩展事业版图;而苏哈托则利用与华人在经济上合作,谋取家族利益并推动印尼经济成长,彼此间是互相利用及依存的关系。
虽然对于少数红顶华商而言,苏哈托时代的确是“美好的旧时光”,但对大多数中下阶层的华人而言,苏哈托时代让他们被迫遗忘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事实。
苏哈托在全国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上万华侨被捕,财物被烧被抢,华文学校和华文报章被取缔,禁止使用汉字,禁止华人社团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华人被迫改用印尼姓。华人也被禁止从军、加入警队及参政。
苏哈托时代彻底毁了一代人的中文教育,造成现今许多40岁以下的印尼华人,不识中文字、不会说中文,因此所造成的文化断层,至今仍无法预估需要多久时间才能愈合上下两代之间的鸿沟。
直到1999年前总统哈比比发布总统令,解禁中文,加上继任的前总统瓦希德全面解禁中文,允许重新开办华文教育、取消中文教学的禁令,并废除华裔公民必须出示印尼国籍证明的要求,印尼华人才又走出被压迫的阴霾。
近年来,华人逐渐从地方首长选举、国会选举中崭露头角,担任公职及民意代表。像钟万学及其弟弟钟万有,都先后担任过东勿里洞县长。
华人目前在印尼政坛还是少数族群,担任公职的层级最高到部长。像是现任贸易部长恩加尔蒂阿斯托(Enggartiasto Lukita),中文名为卢友英。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汤玛斯(Thomas Lembong),中文名为汤连旺。
前旅游暨创意经济部长冯慧兰和中文名为杨贤灵的前交通部长伊格纳希尤斯(Ignasius Jonan)都是印尼华裔。
即使如此,外界还是认为族群背景是华人在印尼政界中无法突破的藩篱。
钟万学的窜起,带给印尼政坛耳目一新的气象,也带给印尼华人更多参政的动力。只是,他如今面临宗教亵渎案审判,这不仅攸关印尼能否落实多元包容的立国精神,也被视为牵动印尼华人从政路的关键。
钟万学
不同于以往华人遭到大规模攻击的历史事件,钟万学亵渎案的源起还是“宗教红线”。
随着佐科威政府拚经济、推动各项改革、人民生活改善,加上他在政治上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并紧抓军、警情系统,所谓的(排华)“族群牌”已不再是政客制造社会对立的万灵丹,而印尼华人心中的“排华幽灵”,也终将随时间渐渐退散至历史的帷幕后。
本文转载自境外中文媒体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