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楷模”到“叛徒” 特朗普眼中的哈雷为何变了?

2018-07-04 11:46

小弈编译

为躲避欧盟对美报复性关税,美国哈雷戴维森(简称哈雷)公司宣布将把部分生产线迁到国外,这激怒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先是抨击哈雷“第一个举白旗”,然后威胁说海外建厂将是哈雷的“末日”。

周二,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发文,再次批评哈雷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海外,并称他在和其他“有意进入美国市场”的摩托车公司进行协商。

特朗普在一条“推文”里提及,哈雷—戴维森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关闭位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工厂,将生产转移至泰国工厂。

在26日早些时候发布的另一条“推文”中,特朗普痛斥这家他曾誉为“美国制造”典范的企业带头“打白旗”。

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特朗普眼中的“哈雷”还是个楷模。

“哈雷戴维森,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在美国制造产品。”去年2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哈雷公司的CEO及一众高管、工会代表:“我尤其对钢铁工人和机械师来做客感到荣幸。这里谁是钢铁工人?你们本质上都是,不是吗?”。

当时特朗普上任还不到半个月,当这些来客骑着炫酷的哈雷摩托登场后,特朗普非常兴奋,对着镜头称赞哈雷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哈雷的未来规划相背而行。

成立于1903年的哈雷公司,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沉浮与积淀,如今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国“民族”品牌。

1969年,哈雷被美国机械制造公司(AMF)收购,哈雷摩托车依然不肯降低产品价格,但它们的产品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匹配这样的高价,在众多日本品牌的围剿下,公司甚至走向了破产边缘。

1982年,哈雷公司赢得一项反倾销官司,促使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向哈雷的日本竞争对手加征关税。

1997年,哈雷在美国上市。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持3亿美金抄了一波哈雷的底, 加上美国政府府的救助,哈雷避免了破产的命运。

金融危机之后,哈雷通过加快布局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和亚太市场,营收蹭蹭往上涨,股价从2009-2014年还走出了一波小高潮。

 但如今,在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中,哈雷成了牺牲品,而它也许只是第一个。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哈雷曾流露出在泰国建厂的意向,分析认为哈雷今后将转换为从这些工厂对外出口的生产模式。

在欧盟对美国包括摩托车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之后,6月25日,哈雷在递交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表示,欧盟进口美国摩托车的关税从6%飙升至31%,预计将导致每一辆销往欧洲的摩托车成本增加2200美元,公司可能面临欧盟高达1亿美元的关税。

自22日欧盟将美国进口哈雷摩托车征收的税率从6%上调至31%后,其每辆运往欧盟的摩托车价格将上涨约2200美元,令其不堪重负。

6月25日中午,哈雷宣布,为了避免欧盟对美国于22日发起的报复性关税政策,对欧洲出口的摩托车工厂将迁移至美国之外。

今年初,哈雷宣布将关闭堪萨斯城工厂,裁员数百人。

哈雷主打的美国市场,其实是摩托车占比比较小的一个市场,在美国人们更喜欢汽车,而欧洲、日本和中国这些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地区,以及印度、韩国、南美等地区,摩托车在交通工具的占比更高,哈雷在这些市场错失了小型摩托车的机会,现在日本摩托车品牌和印度摩托车品牌在这一块赚的盆满钵满。

在全球销量的下滑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美国大本营的销量锐减,哈雷虽然看起来很便宜,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但是它的优势在于重型内燃机领域以及其“高端印象”品牌价值,无论是进入轻型摩托车领域还是转型做电动摩托车,它先前的优势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我们需要更多的‘哈雷决策’”,德国《时代周报》26日的一篇文章称,哈雷事件是对特朗普“石器时代保护主义”的警示。

观后感

已有0人参与

0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