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伊斯兰教的汉族女性,可能面临什么压力?

2017-03-14 15:52

周宇编译

熊小姐23岁,是中国少有的皈依伊斯兰教的汉族人。(头图为熊小姐和她的两位回族同学,左一是熊)

她来自云南省宾川县,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但宾川县的居民大部分是汉族人。

熊小姐是在中学接触到伊斯兰教的,经由回族同学的介绍,她对伊斯兰教义、精神有了深入了解,因此产生了皈依的念头。

在昆明上大学期间,熊小姐经由回族同学认识了当地的清真寺阿訇(伊斯兰教学者,地位类似天主教的神父、佛教的主持),她表示了皈依的意愿,阿訇答应为她举行入教仪式。

这样,在2013年11月,于昆明清真寺,一百位信徒的见证下,熊女士正式入教,成为一名穆斯林。

阿訇给她取了一个穆斯林名字--艾莎(Aysha),这是先知默罕默德最爱的妻子的名字,在阿拉伯文里意为“女子”。

成为穆斯林后,熊艾莎遇到了一些麻烦。

北京牛街清真寺,穆斯林过安检

压力首先来自熊艾莎的父母,“在我爸妈看来,宗教信仰无非就是在春节烧香拜佛、在清明烧纸祭祖,他们对严肃的信仰没有概念。”

现在熊艾莎突然变成了穆斯林,令他们有点手足无措,“和许多普通老百姓一样,他们对伊斯兰、穆斯林的所有了解来自新闻里的恐怖主义袭击。”

经过多次解释与自白,现在熊艾莎妈妈逐渐接受了她的决定,但是爸爸仍然坚持要她退教,“我知道爸爸很担心我,他没有当面讲,而是让我妈再三劝我。”

熊艾莎每次回宾川县探亲,从不戴穆斯林头巾,也不在老家做礼拜,碰到去外面吃饭,为了避免吃到猪肉、猪油,熊艾莎会以吃素为理由挡掉,总之,表现得就像一个正常的汉人,“我不想再给爸妈更多压力了。”

“除了爸妈和弟弟,老家还没有人知道我的改变,如果街坊亲戚们知道了,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爸妈会很受伤。”

甘肃某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

另一重压力来自职场。

入教三年以来,熊艾莎一直在寻找一份可以允许她戴头巾上班的工作,这个“特别的要求”让她的工作面试变得十分尴尬,“可以用屡战屡败来形容。”

她在一家穆斯林老板的公司做过三个月会计,在那里可以戴头巾上班。只是这份工无论收入还是职业发展方向,都不是她期冀的类型。

现在,她的新工作是在一间公司做人力资源,那里禁止戴头巾,或是任何宗教礼仪的展示。

“我得先谋生,谋求个人发展啊。”熊艾莎唯有在下班后戴上头巾。

“只要我努力上进,学得真本事,总有一天,我会拥有一份热爱的工作,以及在工作时自由表达信仰的权利。”熊艾莎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写道。

西宁,学习阿拉伯文的穆斯林小孩

但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也是压力的来源。

熊艾莎和她的回族好友在微信上开了个公号,展示自己的工作、生活、信仰,其中包括大量她们戴头巾的照片,就跟世上千千万万爱美的姑娘们一样。

这些照片被转到微博后,詈骂、讥嘲滚滚而来,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是“中国不需要邪恶文化”,第二高的是“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滚回阿拉伯去?”甚至还有“杀光所有绿绿”这样的话,“绿绿”是网民对穆斯林的蔑称。

熊艾莎发现她们陷入洪水般的敌意评论之中。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因为对恐怖袭击的担忧,反伊斯兰、“穆黑”成为主流声音。

“我想在这里一点一点讲述我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伊斯兰教并没什么可怕的,穆斯林和大家一样,是正常的人类。”熊艾莎在微博上回复那些仇视者的评论。

而她的回族好友则一早放弃与“穆黑”们沟通,“我意识到几乎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认为每个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这个回族姑娘说。

但熊艾莎并不这么想,“无知导致恐惧,恐惧导致仇恨。仇恨的源头是对穆斯林的无知,只有沟通才是解决之道。”

观后感

已有20人参与

9票 4票 5票 2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