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女性都不想生孩子了,鼓励生育也没用

2017-03-14 17:11

GET小编编译

鼓励生育政策(pro-natalist policy)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早在 1968 年,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育率就开始下跌。到 1975 年,所有西方第一世界国家的生育率都掉到了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的生育率都大幅下跌。七十年代末时,全球生育率还在 6.0 左右,现如今是 2.36,而这个数字还会一路跌下去。

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到达了「儿童总数波峰」的阶段,此后的儿童数量会越来越少,人类社会的人口数量维持更加依赖平均寿命的提高。

实际上,人类社会不是没有努力过。无数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政策专家都将「少子化」(sub-replacement fertility)列为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用尽浑身解数来鼓励生育。

鼓励生育政策(pro-natalist policy)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种是奖励政策,比如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家里的孩子到达一定数量可以免赋税,国家拨款为有孩子的家庭聘请奶妈和保姆,等等,这些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了。另一种是惩罚政策,比如说对单身的国民征收重税,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大帝就是这么干的。

而进行到 21 世纪,人类社会又想了很多「新奇」的招数,甚至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

旁敲侧击,还是不择手段?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前几年人口一度出现负增长,目前的生育率在1.77,仍旧落后于世代更替水平 2.1,政府于是陆续设定了一些特别的「节日」。

2007年 9 月 12 日被定为「家庭接触日」,全国职工们于是有了一天的假期进行「家庭接触」。九个月后,也就是 2008 年 6 月 12 

日,成为了「『为俄罗斯生育一名爱国者』日」,在这一天生宝宝的妇女将获得奖励,小到彩电,大到 SUV
——以此感谢他们过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家庭接触日」。

而从 2008 年开始,每年的 6 月 8 日都被定为「家庭、爱与忠诚日」。这个节日还包含一些宗教色彩,总而言之倡导的是:早婚早育,一夫一妻,多子多福。

不仅如此,首都莫斯科的一个公园还推出了一款「爱之长椅」。这张长椅有一个弧度,可以让情侣们靠得更近,让他们更有冲动做些别的什么事,像这样:

1.jpg

▲  来源:纽约时报

而这种设立节日的方法并不是俄罗斯的独家,韩国也有相似的手段。韩国现在的生育率是 1.25,比俄罗斯还低,一年才搞一次纪念日怕是不够用,于是,卫生部颁布,每个月都有一个周三被拨为「家庭日」,职工们可以在这一天提早下班(最理想的当然是回家造人了)。据说办公室还会强制熄灯把人赶走。

离韩国不远的日本,生育率也是在1.26 的低水平。就在去年,丰田公司推出了一款机器人宝宝 Kirobo Mini。设计师表示,机器人宝宝可以发出类似真人宝宝一样的声音,有大大的眼睛(还可以眨巴),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懂得对人类的不同情绪做出不同反应。而且像新生儿一样还没掌握好平衡能力,所以坐不稳,需要人照顾呵护。

「希望机器人宝宝的这种脆弱能唤醒一种情感的连结,」设计师说道。

2.jpg

▲  来源:AFP/Getty

而说到最新近的、最夺人眼球的举措,大概要数西班牙了。西班牙目前的生育率是在 1.49,落后于欧盟平均值 1.58,同样令人担忧。去年的死亡人数还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越了出生人数。

于是,就在二月底,西班牙设立了一个性爱部长的职位,写作 “Sex Tsar” (性爱沙皇),听起来非常提神醒脑,这位部长将专门解决西班牙面临的人口挑战。

当然,也有把这件事上升到国民义务的。比如丹麦,这个一直被据传是「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地方,人们已经开始为生育和人口的未来而焦虑。某旅游公司前几年发起了一场叫「为了丹麦,做吧!」(Do it for Denmark!)的呼吁,制作了一则电视广告。

3.jpg

▲  「为了丹麦,做吧!」的一张截图。图中文字:性爱可以拯救国家未来?

同理还有新加坡(生育率 1.2)前几年发起的「国家之夜」。这个活动直接由政府资助,呼吁新加坡情侣们在 8 月 9 日「让爱国情怀爆发吧」(let patriotism explode)。至于什么叫「爱国」?在这个语境里,显然是为国造人了。

鼓励「生育」的政策

一般都不会奏效

虽然各国卯足了劲让女性生孩子,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弗兰塞斯科·比拉里在 2015 年接受采访时却总结说:「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政府下令多生孩子,或是搬出爱国主义,甚至为多生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补贴,往往不会大幅提升生育率。

真正起作用的,反而是一些更宽泛、更潜移默化的事情。

「生育率回升的一个基本因素是,社会中的性别平等情况日渐改善,」比拉里说。「女性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政策对她们有利、男性在家中更多地照顾孩子的时候,生育率就会上升。但社会需要首先为这些政策做好准备,并推动这些政策,或者向政治人物要求这些政策。」

4.jpg

▲  来源:New York Magazine

在保持并提高生育率这件事情上,法国是全欧洲当仁不让的「资优生」。2014 年,法国的生育率达到 2.01,基本追平世代更替水平 2.1,远高于欧盟平均值 1.58。也正因此,法国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前来学习经验的韩国和日本代表团。(简直堪称新时代的西天取经。)

被问起「法国秘籍」时,人口学家朗·莱萨格说,颁布鼓励生育的政策当然很重要,推动性别平等更是如此,为了维持人口水平,常常要多管齐下。其中或许是含金量最重的一点是:设计并推行一种新的家庭模式。

人们谈论「家庭」的时候是在谈论什么?它不只是家人的集合这么简单,还隐含了一整套社会规范,这又被社会学者称为「家庭方案」(family package)。

莱萨格解释道:「以日本为例,他们的家庭方案就有诸多限制。女性但凡是谈恋爱,就一定要是以结婚为前提。婚后要对丈夫百依百顺,一定要传宗接代,并且辞去工作,抚养孩子、料理家事、照顾公婆。你要么就接受所有,要么就什么都没有。」

但是在法国,「家庭方案」之下包括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一个人不一定要结婚,也不一定要生孩子。条条框框更少,家庭的形式更多元。」

5.jpg

▲  来源:Getty

而这点也从数据上得到了佐证。

南欧各国,诸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他们的「家庭方案」和日本更相似,女性要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和束缚。社会习俗不鼓励女性在孩子年幼的情况下出去工作。至于未婚同居和未婚生子,那更是想都不要想。在这些国家,未婚生子的比率低于

30%,妇女生育率全都低于欧盟国家平均值 1.58。

但是在法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人们基本上不太介意晚婚或早婚、一婚或二婚,单亲家庭也无所谓。人们不太需要考虑「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所「应该呈现」的面貌。所以这些国家未婚生子的比率高达

50% 以上。而法国、瑞典、挪威、芬兰的妇女生育率平均下来接近 1.87。

人口学家说,性别平等带来的新形势需要家庭观念进行同步调整。如果拒绝变通,只会导致更多家庭拒绝养育小孩。

能自由工作的女性

往往更愿意生孩子

后现代家庭模式是在 20 世纪后期诞生的,这其中两股重要的推动力,一个是「性别平等」,另一个,就是「女性可以自由工作」。拥护传统家庭价值的人曾断言,这会导致生育率下跌,但是从五十年代以来的数据来看,女性就业率高的国家,往往也伴随着较高的妇女生育率。

比如,还是用法国和北欧的数据来看,这些生育率较高的国家,24-54 岁女性的就业率平均下来有 85%,和男性就业率相差无几。而上文所提到的生育率较低的南欧,女性就业率平均下来刚刚才超过 70%。

由此可见,工作并不是「养育孩子」的一项阻碍,反而成为了一种助力。人口学家解释道,这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女性可以自由做决定,女性的意志得到了尊重。

6.jpg

▲  图片来源:卫报

而除此之外,政府在家庭福利和育儿服务方面的支出也是刺激生育率提高的因素。

早在2002 年,在巴塞罗那的欧盟峰会上,成员国制定了到 2010 年时需要实现的目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龄前幼儿可以享受正式的照护。而法国超额完成了这个任务,三岁以下的幼儿有一半都可以享受某种形式的照护。不过,家长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待在日间托儿所,当时只有16% 的法国孩子能享受这点。可见道阻且长。

在育儿服务上,北欧是做得最完善的。在挪威,54% 的幼儿可以待在日间托儿所,而在丹麦,这个数字还超过 65%。

7.jpg

根据估计,中国近年来的妇女生育率甚至跌到 1.2,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比上文提到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都要低)。而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长期严格实施节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许多国家在生育率低于1.6 时就会推行鼓励生育政策,但中国从 2016 年才放开全面二胎,起步有些晚。且不说中国的「鼓励生育」政策显得有些自相矛盾(虽然鼓励生育二孩,但仍然严厉限制三孩),光是要将生育文化从「只生一个好」的思维定势里扭转过来,就是个极艰巨的任务。

中国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虽严峻,但是以习俗来看,大概是不可能效仿西班牙那样设立「性爱部长」,或是像俄罗斯、韩国那样为性生活增设假期了。连性教育读本也会被舆论认为尺度大,要避开「性」谈生子可真是件难题。

那就更别提学习法国和北欧的经验、推行多元家庭模式了——不要说「未婚先育」,很多人到现在仍然认为「不为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婚前不可以有性行为」。

发放经济补助、推动女性就业、确保母亲工作权益、拨款完善育儿服务,等等,这些或许是可以争取的。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什么明确的信号,有一件事倒是可以肯定的:「试管婴儿」已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成为了有国家背书的「灵丹妙药」。

会有多少女性响应号召呢?真是个值得好奇的问题。




本文转自:别处World

观后感

已有3人参与

3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