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06:57
宇治编译
因为在当地的超市里找不到不含乳糖的食物,31岁的斯洛伐克人西蒙娜和丈夫不得不驱车前往邻国奥地利去购买,那里的选择更多些。
后来,西蒙娜发现,奥地利超市中的商品种类不仅比斯洛伐克的多,而且质量更好。
“番茄酱中番茄的含量更高些,而且洗衣粉的清洁能力更强。”西蒙娜说。
虽然同是欧盟国家,但东欧和中欧国家一直认为他们在欧盟这个大家庭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认为西欧国家把他们视为“穷亲戚”,总感觉低人一等。
就拿斯洛伐克来说,加入欧盟已经十几年了,但工资水平仍然偏低,腐败问题严重,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今看来,"穷亲戚”碗橱和冰箱里的食物都不能和西欧国家的相比。
民粹政党趁机拉选票
上个月,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要求欧洲委员会就食品质量差异展开调查,因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盟各国的食品质量确实存在差别。
“对食品质量有疑虑的,一般是年轻人、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布拉格民调机构Median的所长丹尼尔·普罗科普说,“政客总需要找到一个‘敌人’,煽动人民的情绪,从而获得选票。食品质量问题就是个很好的‘敌人’,因为很多食品是进口的,你能把问题怪到外国人的头上。”
食品生产商和行业分析师认为,同一品牌的食品会在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配料,这是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或是方便当地生产商的生产,亦或是——不得不承认——选用更加廉价的配料来降低成本。
“厂家会根据目标市场人群的年龄、种族、收入等因素来生产客制化的食品。”工商管理方面的专家丽萨·麦克蒂格说。
麦克蒂格还说,如今的趋势是,商家会追求商品的客制化,不会大规模生产同样的商品。
但东欧国家认为,既然同是欧盟的成员国,进口到28个国家的食品质量应该相同。
“我们绝不允许我国人民被视为二等公民,”斯洛卡克的农业部长加布里埃拉·玛特纳说,“斯洛伐克的消费者和欧盟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是一样的,我们有权要求来同一生产商的同一商品在欧盟各国采取同一质量标准。”
面对极右翼政党的挑战,斯洛伐克的民粹主义总理罗伯特·菲乔紧紧抓住食品问题这根救命稻草。
“我们会尽快要求欧洲议会采取相关法律行动,以制止欧盟其他国家鄙视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公民的行为。”菲乔曾在今年表示。
在今年秋季将面临议会选举的捷克,食品问题也被提上议程。
食品质量到底如何?
几年前就有传言称,劣质食品被运往东欧各国。于是,斯洛伐克消费者协会在2011年对从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购买来的产品进行了对比。
所有样品中,只有一例产品是次品。
之后,欧洲议会中的捷克议员奥尔加·泽纳洛娃再次进行了对比,她得出的结论是,有一半样品是次品。
“我不得不遗憾地宣布,食品质量确实存在差异——不是味道的不同,而是基本原料的质量不同。”泽纳洛娃说。
在销往捷克的产品中,拉玛经典人造黄油的脂肪含量更低;百事可乐、雪碧和雀巢冰爽茶中,将果糖作为甜味剂,而销往德国的产品则使用了蔗糖;销往德国的午餐肉罐头的配料是纯猪肉,而销往捷克的却掺有“由机器切碎的禽肉”。
但相关人员在回应时坚称,销往捷克的饮料中用了果糖,销往西班牙和美国的也用了;销往德国的用了蔗糖,销往奥地利和其他国家的也用了。
以上试验中,选取了样本数量极小。
捷克品牌产品协会表示,捷克的食品质量符合欧盟标准,如果配料有变,都会在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显示。
尽管如此,相关部门似乎并没有排解东欧消费者的怨气。
“有些试验确实证明销往东欧的产品是次品,不仅仅是食品,肥皂的清洁能力也不一样。”43岁的斯洛伐克人海伦娜·托姆瓦克表示。
食品质量问题,有人关注,有人不关注。而对那些关注的人来说,在没得到合理解决之前,无论是配料不同,还是包装材质不同,都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