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青少年自杀的蓝鲸游戏传入中国,社交平台查删“蓝鲸游戏”群组

2017-05-10 10:51

GET小编编译

这个特殊的游戏叫做蓝鲸游戏(Blue Whale),起源于俄国,以青少年玩家为主。

月黑风高的夜晚,很多中国的中学生正在奋笔疾书赶作业。但是在遥远的俄罗斯,两个在校女学生,15岁的尤利娅·康斯坦丁诺娃(Yulia Konstantinova)和16岁的维罗妮卡.沃尔科娃(Veronika Volkova),却在花一般的年纪里,携手做一个特殊的游戏。

她们爬上了一个有14层的公寓楼屋顶,纵身一跃,完成了这个游戏的最后一个任务——自杀。

图左为维罗妮卡,右为尤利娅

此前,她们的社交网页上常会出现这样类似的问句:“你会不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或者”我只是个幽灵。“这样的话语。而当尤利娅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留下了“结束”二字,而维罗妮卡也写下了:“意识已经消失,该结束了”。这也是她们下定决心死去,来终结这个特殊游戏的时候。

这个特殊的游戏叫做蓝鲸游戏(Blue Whale),起源于俄国,以青少年玩家为主。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蓝鲸生活在深海,给人以压力和忧郁的印象。并且,众所周知,鲸鱼会集体自杀。

要参加这个游戏,如果不是俄罗斯人,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正式加入小分队之后,要将家庭住址、身份信息、以及自己的裸照传给自称监护人的群主,由群主所有自杀小组成员发出任务指令。

图为被指控涉嫌控制八个自杀小组的头目,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

整个游戏持续50天,一旦开始就不能结束。在游戏期间你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游戏大师会指令参与者,让在她们用刀在自己的皮肤刻上鲸鱼的单词或符号。会在他们最害怕的时候,让他们看恐怖电影;会在他们意识最不清晰地时候,让他们早晨4:20起床,或者更早。还会用其他更加极端的方式折磨参与者。这些人经过50天日益残酷的魔鬼训练之后,意志力被摧毁。只要稍加诱导,他们就会选择自杀。

如果说这只是属于俄罗斯青少年的特有游戏,当地控制制止一下,这事也就完了。但是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使世界的广泛连接成为现实——借助社交媒体,这个游戏迅速传播。

这种游戏像是一条有规律的流水生产线,步骤整齐划一,实现了青少年死亡的大规模生产。当它造成了至少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的惨痛结果后,西欧也多了许多跟随者。

一个15岁的西班牙女孩也是其中一员。起初,一个神秘的网友问她:"你想死吗?请发送你的基本信息。"她照做了这一切,之后发送私处照片作为证据,并且消除他们的交流记录。很快,她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日常挑战。

比如,用刀在自己的手上生生划上蓝鲸的符号。悄悄地去看疾驰而过的火车,想象自己跳下去那一刹那的快感。在最终期限到来之日,她想尽办法自杀。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她才得以获救。但是,这个游戏的狂热之处在于参与者获救之后,还有再次自杀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这个游戏在这些青少年中间这么大的魅力呢?

在这个游戏里,指令人用青少年最喜欢的语言和同他们交流,群主深谙参与者寻求刺激却又无处释放的心理,吸引他们参与游戏便易如反掌。

比如,他会给女孩灌输”你很胖‘的观念,对男孩子灌输“你是一个失败者’的观念。然后告诉你,“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你了,另一个世界会接受你,另一个世界很美好。“从而激发出青少年死亡的本能。

图为在社交媒体散播谣言说自己是死亡教派的Rina在火车旁边

而这种死亡本能,正符合弗洛伊德“死亡驱动力(Thanatos)”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残酷、自杀、谋杀、攻击以及各种找死的方式都是死亡本能驱使的。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人类两大基本本能,“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勃勃生机变成无机状态”。死本能是生命活动真正要达到的目的,生本能必定和死本能同行,而且为死本能服务而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向死而生。

7.webp.jpg

图为弗洛伊德

人有求生的本能,也有求死的本能,这些求死的本能,可以从动物中得到印证。

比如家禽中的鸡有鸡啄癖。鸡啄癖就是指,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和啄蛋,甚至会把同类啄死的恶癖。由于关鸡的笼子空间容量有限,当鸡超过一定数量时,相互啄肛的鸡就会多起来。

8.webp (1).jpg

图为一只全身羽毛被啄脱的鸡

但是,这并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而是一个狭小封闭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压抑的氛围。空气中充满了不安和烦躁,使得动物自身所具有的黑暗本能爆发。

而自己无法自杀的,所以要借助同伴,达到自杀的目的。

这就好像心理学上的“电梯效应”。”在拥挤的环境里大家都非常小心,自觉接受道德约束,尽量不与周围人的身体过多接触。 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即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这个狭窄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长时间是密闭状态,那其中生物的不安心理会更加严重。

图为“电梯效应”。美国艾莫尔大学(佐治亚州)的弗朗斯·贝尔教授在基于对大猩猩的观察后首次提出

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死亡本能的需求会超出生本能的需求。即出现了诱发死亡本能的关键要素——封闭的信息交流。

大家都知道,传销靠的就是洗脑。怎么洗,战术战略上还是很有讲究。但是不变的是,传销组织总是在一个幽闭的环境当中,不断给人心理暗示。到了最后,黑的也能是白的,白的也能是黑的。

图为警察打击传销窝点

封闭的环境,常常会产生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但这个基于互联网的游戏,怎么还会成为封闭的空间呢?

其实,在他们参加这个游戏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因为这个空间不为人所知。一旦加入这个游戏,他们就不能向他人随意透露。

在这个密闭空间里,这些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自残行为后,意识变得不清醒。这时候,再给一点心理暗示就可以摧垮他们的意志。

另外,这些青少年自身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的背景比较不幸,如与家庭存在冲突,与老师、同学、朋友关系不和,自身恐惧冷暴力等。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死亡态度,在游戏中会被转化死亡行动。

而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qq群。但国内基本是高仿的。比如“凌晨4:20叫醒我玩蓝鲸”这个群,哒哒君特地加进去看了看,发现群里以微商发小广告居多,以闲聊为主,涉及游戏的聊天内容不多。更多的人是觉得,4:20起床简直比自杀还难实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游戏情况,哒哒君又添加了群里的一个成员。在他QQ的照片墙上,可以看到有蓝鲸的照片。根据他的说法,他的一个朋友已经在游戏中死去。他自己已被别人拉出来。透露具体游戏内容的话,家人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女生要参加游戏,必须向游戏组织者提供身份证和裸照。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个游戏组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虽说是高仿,但仍然不能忽视。

据报道,5月8日上午北青报记者随机添加数个聊天群组深入了解情况。

自8日下午开始,腾讯QQ平台和百度方面已开始查删带有“蓝鲸”等关键词的群组和贴吧,截至8日晚,北青报记者此前添加的数个QQ群组中,已有4个被“永久封停,不能使用”,并通知称“系统将会自动解散群聊”,而在贴吧中检索“蓝鲸游戏”,也不再有相关显示。

腾讯公司通报称,“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安全团队已经对涉及该关键词的QQ群进行排查,共对12个疑似相关QQ群进行了处理,同步启动了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屏蔽。 

那么“蓝鲸游戏”是否就此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消失?

据北青报记者报道,在上述随机检索到的群组中添加了数名自称“参与者”的用户,其中一名用户王青(化名)告知北青报记者,几乎在相关平台开始查删“蓝鲸”群组的同时,他们的群组已改名,不再有“蓝鲸”、“4.20”等字样。

就目前来看,春风吹不尽,野火烧又生。比起作业,家长们或许更该关注自己孩子的QQ群。社交平台也应该对相关内容保持时刻警惕。

本文综合公众号哒哒君、北青报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1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