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0 09:32
饼饼编译
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不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身影。观察人士称,李显龙未获中国邀请,突显出两国关系依然乌云密布,尽管新加坡官员试图否认这种说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29位国家领导人、28位其他国家代表出席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东盟10个成员国中,只有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不是由政府首脑代表出席。
代表新加坡参会的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泰国派出了外交部长等多名内阁高官,文莱则由外交与贸易部第二部长林玉成代表出席。
在新加坡《海峡时报》的专访中,黄循财透露,邀请之事是由中方决定的。这是官方首次确认李显龙未收到邀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都在社交媒体上强调了他们的参与。
纳吉布(右)在推特上分享的照片。(左为杜特尔特,中间是佐科。)
旷日持久的争执
虽然近半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由政府首脑代表出席,外交专家表示,李显龙的缺席尤为显眼,透露出中新两国外交争执的严重程度。
中国社科院高级研究员薛力称,中国不邀请李显龙,代表政府倾向于相信新加坡只会从中国谋取利益,而依靠美国维护国家安全,“中国正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李显龙出席与否我们真的不在意。”
剑桥大学中新关系观察员迈克尔·泰表示,这表明自去年“不结盟首脑会议事件”以来,中新两国关系并没有修复。(去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期间,《环球时报》发文批评新加坡不顾反对,坚持要求在会议成果文件中强化涉南海内容,新方则表示《时报》文章不符合事实,毫无依据。)
去年11月,新加坡9辆装甲车被香港扣押,中新双边关系降至冰点,两个月后香港才予以归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在借此表达对新加坡长期在台湾进行军事演习的不满。事后李显龙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称,双方“谨慎处理”了这一事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新加坡被扣装甲车
但这次未获中国邀请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表明李显龙对中新关系的把握显然与中国不在一条道上。
研究中国外交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专家庄嘉颖称:“我们可以推断,中国把对这些问题的不满算在新加坡政府首脑的头上,而这个人刚好就是李显龙。”
这并不是李显龙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的压力。
2004年8月接任总理之前,李显龙对台湾进行私人访问,并提出调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引起中方强烈抗议。中方认为李显龙是在干涉中国内政,暂停了双方高层的来往。
“新加坡目前的领导层与李光耀那一代不同。”薛力说:“他们习惯于从西方的角度与中国打交道,自认是中国的老师,而不是追随者。”
迈克尔·泰则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会永久破坏两国关系。“一带一路”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几大区域连接起来,可能会很快削弱新加坡最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与南海之间首屈一指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一带一路”示意图
“全天候朋友”
与此同时,新加坡官员坚称新加坡致力于与中国保持牢固关系。
黄循财表示,新加坡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和其他世界金融中心一起扮演互补角色。
新加坡外交高官许通美上周在“中国—新加坡论坛”上说,新加坡是中国的“全天候朋友”之一,并表示“我们的底线是,绝对不会允许我国与任何大国的关系,伤害到中国”。许通美还在论坛上反驳了“新加坡亲美反华”的说法。
新加坡本周还试图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淡化有关两国关系紧张的言论。
中国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周二访问新加坡时拜会了李显龙。黄循财周四出席了苏州世界城市峰会,为市长论坛开幕致辞。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书池伟强周五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共同主持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会议。
李显龙与赵乐际进行会面
有新加坡网友评论说,李显龙未获邀出席“一带一路”论坛,就是因为他忘记了李光耀当年的告诫。2009年李光耀曾说,小国十分脆弱,要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同时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