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随时形成“泥火山” 民众淡定生活

2017-06-29 15:17

西小瓜编译

据英国广播公司6月29日报道,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市中心,一名妇女正在制作当地特色食物naan,这是一种圆饼状的面包,经“坦度里”烤炉烤制而成。店里人声鼎沸,她忙得不可开交,只为让食客吃的满意、吃的开心。香喷喷的现烤面包混着特殊的木炭香味,弥漫着整个餐厅,给这里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与惬意。烤面包的经典搭配一般是烤羊肉串或烤蔬菜。图为店主在烤制naan。

在巴库的Icheri Sheher一带,顾客喜欢露天而食。但人们似乎把一个事实抛在了脑后:在这里,一切随时都可能陷入火海。巴库位于Absheron半岛,地下蕴藏的甲烷气体随时可能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从地表较软的地方喷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名为“泥火山”的奇特自然现象。Absheron半岛从阿塞拜疆东部一直延伸到里海,全球约1000座泥火山有400座在这片区域,这里是地球上泥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这些表面冒着气泡的小山丘大多处于休眠状态,但时不时就会喷发。2001年,位于巴库以南15公里的Lokbatan火山就喷发了一次,高达数百米的火焰让空气中整整三天里都弥漫着泥尘和烟雾。最近的一次泥火山喷发是在2017年2月6日,位于巴库市郊的Otman Bozdag火山喷发出的火焰高达350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图为巴库附近一座泥火山。

尽管火山随时可能喷发,但原住民在Absheron半岛已生活了千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在巴库西南64公里的Jeyrankechmaz河盆地有一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距离阿塞拜疆的泥火山带只有30分钟车程。在这里发现了6000多块年代在5千到4万年前的雕刻岩石,这说明尽管面临危险,但早就有人类在这片火之土地上生活了。图为岩石上镌刻的图案。

大约2000年前,地下长期喷发的火焰促成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这是最古老的一种“一神论”教,认为火代表着上帝之光。阿塞拜疆的国名甚至也是从火焰中得来,“Azer”的意思即为“火”。在巴库的Ateshgah火神庙,这里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初建时的结构,火神庙当年主要是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教徒的拜火之地,火的影响如今依旧清晰可见。图为火神庙外景。

如今,Absheron半岛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前来,特别是在今年阿塞拜疆放宽了签证政策。喷发着火焰的Yanar Dag山(如图)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大约70年前,一位牧羊人将烟蒂扔在了这里,从此,火焰在一片长约10米的地带就一直燃烧着。

与此同时,地下蕴藏的能源也给阿塞拜疆带来繁荣发展的机会,随时可能烧起来的天然气虽是威胁,但也是这个国家的主要财富来源。早在1846年起,阿塞拜疆就开始利用地下的油气资源了。当地人觉得,只要能在远离泥火山和石油钻井的地方盖住房,他们仍然是安全的。图为阿塞拜疆的钻井设施。

油气资源带来的财富让巴库成为新旧完美融合的城市。火神庙里一如火焰般高耸的三座庙塔仿佛在为阿塞拜疆的今天而庆祝,高塔下面,那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是祖祖辈辈在火之大地上创造文明的鲜明例证。图为火神庙。(转自参考视频)

分享给小伙伴们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