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09:27
周宇编译
五周过去了,印度仍在中印边境陈兵18万,与中国的三个步兵旅对峙。
上周末,印度执政党和反对派领导人在新德里会议上达成了共识,即要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军事对峙。
但目前的现实是,印方拒绝撤兵,北京方面则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无限期等待。
目前中国大批战机和重型装备正在向中印边境集结。解放军歼10和歼11战机轮番进驻西藏高原机场,还出动了火力强大的轮式坦克。
局势剑拔弩张,“事态升级”似乎是一触即发。
事情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到底是谁挑起了这次冲突?
简单来说,7月初,印度指责中方军队在中国与不丹边界的洞朗地区修筑公路,是破坏现状,印方以“不丹的请求”为由,派兵阻止中国军队继续筑路,中方则谴责印军入侵中国领土。于是双方开始军事对峙。
需要说明的几个事实是:
首先,中国人没有入侵印度的领土,这是印度媒体也承认的;正相反,是印度军方跑到了中国境内——位于中国、不丹边界的洞朗地区,因此引发了对峙。
第二,据印度官方说法,印度这么做的理由是中国正在洞朗地区开辟道路,但是证据显示,洞朗地区的道路已存在了十多年,中国没有开辟新路,只是拓展扩宽。
第三,印度声称其干预是来自不丹的要求,中国对此提出异议。
上周,中国驻印度大使的夫人拜访了廷布(不丹的首都),与不丹国王会面,北京得到的回复是,不丹并没有寻求印度的军事干预。
廷布
第四,最重要的是,中国认为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完全有权决定如何建设道路。
印度的说法则是,筑路行动的背后还隐藏着中国的“神秘任务”,这将威胁到向南一百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度靠这条走廊连接着东北部与腹地。
然而,这种“威胁感”似乎是一个夸张的概念,因为西藏的春丕河谷地形,导致中印边界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狭窄的咽喉要道,两侧皆是陡峭的山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春丕河谷
前印度军团指挥官克根·辛格(Kate Singh)说:“这个区域尽是凶险的山林地貌,道路阻隔,十分限制军事发挥。任何进攻都需要物流支持,因为是狭谷地形,易守难攻,物流会很麻烦,即便中国军队占有人数上的优势,要从此处攻进来,都凶多吉少。”
把以上因素都考虑进去,印度发起对峙并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理由。
那么,剩下的可能的理由就是不丹了。
自从1947年英国离开这片大陆后,印度一直视自己为不丹的“保护国”。但最近十年间,中国与不丹打交道越来越多,开始削弱印度的影响力。
而印度对中国与不丹的交往深感不安。
明年,不丹将举行国会选举,选举结果可能对新德里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新德里希望现在的“亲印派”不丹总理Tshering Tobgay可以连任。
在2013年的选举中,Tobgay击败了“亲中派”总理Jigme Thinley,不过当时传出印度参与了黑箱操作。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印在自己边界上的对峙行为,不丹没有多说什么。不丹应该意识到自己卷入了两个强大邻国的战略竞赛之中。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不丹的政府债务现在占GDP的118%,而印度是不丹最大的债权国,占不丹总债务的64%。
作为前印度大使和南亚事务的顶尖专家,佩斯潘(P Stobdan)上周发表文章写道,“印度通过经济援助来买忠诚的殖民地做法可能不再奏效了,因为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如果不丹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经济困境的解药,就像尼泊尔、斯里兰卡那样,请印度不要惊讶。”
所有国家中,只有印度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带一路”,警告它会导致“债务陷阱”,如果不丹因为“一带一路”和中国越走越近,与印度“离心离德”,那将是个极大的讽刺。
而且,因为印度长期对不丹的“照拂”,不丹人一直存在针对“印度霸权”的民族主义情绪,德里同样不能忽视。
总之,眼看着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一个个跟上中国的脚步,现在又可能失去不丹,加上中国在吉布提设立的新海军基地,感觉被中国力量“包围”的印度,恐惧爆发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边界冲突。
本文翻译自《亚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