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07:24
宇治编译
一群人挤在一座70年代建筑的楼梯上,看旁边锈迹斑斑的门牌才知道,这是社区里的信义会教堂,救济站的志愿者们正在这里发放食物。
这座教堂位于柏林郊区的Mariendorf,远离闹市,完全看不到游客的身影。
楼梯上挤满了老人、孩子,队伍一直延伸到昏暗的走廊里。等待的过程中,他们用德语、俄语、阿拉伯语谈论着什么,除了政治。
连续三年连任、在位十二年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在今年9月24日谋求连任,是默克尔让德国经济增长率稳定在1.6%,且让失业率降低了一半(德国失业率为4%,失业人口200万;欧元区今年7月份的失业率为9.1%),这是她竞选的底气。
但是,为什么德国经济繁荣发展之时,救济机构也“繁荣发展”了?
“我也一直在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正在教堂里发放食物的中年妇女凯特琳•芬克说,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十几个绿色箱子,里面装满了蔬菜、水果、酸奶和面包,都是由不想造成食物浪费的超市捐赠的。
在救济中心领取食物的人们
“有时我们能拿到有机菲力牛排。为了不造成浪费,在线零售商必须在快过期之前把食物捐赠给我们。” 芬克说。
在教堂里工作的,是塔费尔食物银行的志愿者。塔费尔食物银行成立于1993年,在默克尔首次任职总理的2005年,来这里领取免费食物的人数就翻了三番——仅这一年的时间里。实际上,自德国15年前开始进行激进的经济政策及福利改革后,来救济站的人数就增加了。
芬克说,来领食物的大多是老人和难民。
一位年轻女性拿着号码牌等待领取食物
尽管德国的失业率较低,但只有59%的人从事着“正常”工作,剩余41%的人多从事临时性工作,其中9%的人要兼职多个工作才能维持开销。
在德国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约16%的人口(1300万人)属贫困人口;2005年的贫困率为14.7%。
“经济发展对降低贫困率似乎起不到作用了。”为慈善组织进行游说的乌利齐•施奈德说。
施耐德说,德国约有40%的人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政府贫困报告也常常被媒体和社会忽视,只有在政府试图篡改对他们不利的数据时才能得到关注。
“本该是权宜之计”
现在是下午2点,救济站的大厅里挤满了人,预计有300人左右。等待过程中,有人安静地在教堂里休息,有人去了附近的衣物银行和图书捐赠处。
来到这里的,都是被政府记录在案的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占便宜的。
比如74岁的沃尔夫冈。他曾是名工程师,因为意外而丧失了劳动能力。现在,他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在一所国营音乐学校里当保安的工资,每小时7.85欧元,低于德国最低时薪8.84欧元。
“像这样的救济站本应该是权宜之计,但福利部门的官员却告诉像我这样的人来这儿。国家福利的缺口竟然要依靠个人或慈善组织,这太令人气愤了。”他说。
一名志愿者正在帮助沃尔夫冈
正在附近咖啡馆等待的玛雅是救济中心的常客,一年前她鼓起勇气走进了这里。
“我这辈子都在养老院努力工作,真不知道我是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68岁的玛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说道,“我听说我们的国库里满当当的,但事实是我的冰箱每到月底就空了。要是没有这儿,我不知道该怎么活。”
救济站的面包区
“国家放弃了我们”
为了躲开大厅里拥挤的人群,彼得走出来抽起了电子烟。
12年前,因为一家房地产的投机活动而失去了在停车场的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找到工作。
彼得每月能领到409欧元的补贴,但缴纳一些必要费用后,只剩200欧元的生活费。
柏林街头的竞选海报。右侧是默克尔的竞争对手社民党领导人舒尔茨的竞选海报。
“企业总是跟政客们说;‘你们要是不按着我们的要求来,我们就不投资了’,所以工人成了弱势群体。国家已经放弃了像我这样的人了。”彼得说。
附近,自称是“老共产党员”的凯刚从救济站出来,自行车车把上挂满了食品袋。
德国“穷忙族”越来越多,为什么还是支持默克尔呢?
“可能是因为德国人太固执了吧。”凯一边蹬着自行车,一边笑着说道。
路旁,竖着默克尔的竞选海报,上面的口号是“为了我们喜欢并且幸福生活的德国”……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