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3 08:49
周宇编译
30岁的余文昌和他妻子一直准备要个孩子,不过,有个问题。
余文昌是个检查员,妻子26岁,是一名老师,两人每月工资合共六万五千港币,在香港,这个收入已令许多同龄人艳羡。而且,他们赚了钱便存起来,也没有大手大脚挥霍、买奢侈品的爱好。
但是,无论多么努力地储蓄,因为香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买一间寓所的梦想似乎离这对夫妇越来越远。
“这事一直困扰着我们,”余说,“如果我们自己还没有安定下来,怎么能有一个宝贝?”
这对夫妇分别在尖沙咀和佐敦工作,但在屯门码头附近租用一个50平米的公寓,每月租金一万港币,价格不贵,但这意味着他们每日通勤时间至少要两小时。
“住这么远就是因为租金便宜,可以省更多的钱,拿来买房。”余说,“但是存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而且,我们的收入超过政府‘居者有其屋计划’的上限,所以我们也没资格买补贴房。”
不过,本周三,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了补贴房新政策,根据新政策,如果申请人在香港居住超过七年,此前从未拥有自己的房屋,单人月收入在26000到34000港币之间,家庭月收入在52000到68000港币之间,便有资格申请政府补贴房。
林郑月娥
该新政下的房价仍是未知数,但政府消息来源称,届时月供将占到收入的40%至50%,这个比例与过去“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比例相符。
如果月供占收入比率达到50%,余先生和他妻子为了这套政策房,将不得不每月支出32,500港元,用来还按揭。假设他们首付5%,贷款95%,利率2.15%,25年还清——这都是现在香港住房市场上的普遍做法——那么,推算起来,这套政策房的价格在800万港元左右。
“这个价钱,和买普通的商品房并没有什么不同。对我来说,20%至30%的月供收入比才是合理的。”余先生说。
不过,余先生表示,自己有房,总比租房强,可以不用担心被房东踢出来。
余先生之前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和妻子原先在屯门区中心租了一个单位,但在两年租期结束前,房东就毁约踢他们走了,因为他要卖了这房,他在2011年以90万港元入手,去年以360万港元卖出。
“我们的很多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说,“其中一人从湾仔搬到青衣,因为房东突然将租金提高了30%。我们不得不频繁地搬家,真的很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