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东亚地区核形势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的那句名言:“武器扩散,越扩越散”。
9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周边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如坐针毡。日本首相安倍就用“完全不可接受”来回应,并呼吁对朝鲜进行严厉制裁。
本来国际社会还担心朝鲜这次核试验会在东亚引发新的一连串核试验或者更厉害的“核海啸”,但是有了来自美国亚洲同盟国的“战略保证”,这样的担心也就有些多余了。

韩国媒体报道朝鲜的第五次核试验
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战略盟友,有了美国的核保护,也都放弃了研发核武器。抛开日韩科技水平不谈,日本并未展现任何研发核武器的意图,而韩国的野心则一直被美国牢牢遏制。
这次朝鲜的核挑衅行为和政策让外界立马把注意力集中到日本和韩国身上。早在1991年,肯尼思·沃尔兹(国际关系大师)就曾预测“随着多极的国际体系形成,日本在未来必将演化为独立的核威慑。”如今,朝鲜的核试验使得沃尔兹的论调复活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会给日本寻求发展核武器增添砝码。
若日本发展核武器,需要付出以下四方面的代价:
第一,推翻制度约束。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向全世界作出“无核三原则”承诺:日本不会拥有、制造、部署核武器。此外,因为《日本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不得保持战争力量和进攻武器。因此想要发展核武器还需要修改宪法。

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
但是,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成员国,一旦日本打算走上核道路,就必须根据第10条所规定的“极端事件”退出条约。如此一来,日本依靠着严格裁军外交积累起来的外交信誉将会毁于一旦。
第二,背弃裁军和无核战略。作为原子弹爆炸的唯一受害者,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日本都对核武器产生了厌恶情绪。因此,国内的核厌恶情绪是日本政府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巨大阻碍。
第三,放弃美日安全同盟关系。1968年,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将四大支柱作为日本核政策的基石,其中一根支柱就是美国的军事延伸威慑政策。
日本一旦发展核武器就会削弱该战略基础,动摇东亚地区长久以来的战略格局。

第四,中日、韩日关系将遭遇波折。一旦中日这两个经济大国爆发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日本谋求战略力量,中国将进一步加剧在南海、东海的军事行动。韩国也会效仿日本,寻求发展核武器。
这样一来,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将发生巨大改变。

安倍以及日本民众恐怕永远不会忘记习总的脸色
进入21世纪,发展核武器的政治代价越来越高。
日本只能选择继续加强安全依赖政策,加强对多边制度的依赖,加强对美国核延伸威慑政策的依赖,只有这两个依赖可以确保日本不受朝鲜的核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