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2018-04-20 17:20

小弈编译

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

据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获悉的消息,我国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的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19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举行“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完成了这次考古发现。

1.jpg

王心源研究员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DBAR-Heritage 工作组介绍说,此次联合考古历经2年多时间,自2016年1月在北京进行室内遥感图像处理以及解译分析后,分别于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与当地考古专家联合进行实地调研与验证,最后在突尼斯南部确定新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包括边墙3段(Limes)、军事堡垒(Forts)2个,以及农业灌溉系统1处、水窖3处、墓葬1处。

“这些考古遗存形成证据链条反映出古罗马时期帝国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边墙与堡垒用于防守和保护边界,阻挡来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的侵扰;农业灌溉系统以及储存淡水的水窖用于保障边界军民的粮食生产与生活需要。”王心源说。

4.jpg

之所以将考古目标定在突尼斯,王心源解释说,突尼斯中南部的环境与我国西北甘肃地区的环境极为相似,对历史遗址的保存条件具有相似性。

2013年,王心源研究员团队利用遥感技术在我国甘肃瓜沙段发现十余处考古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记者同时了解到,遥感技术在干旱区考古调查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是考古学发展的新增长点。遥感考古可以把地表上看到的貌似不相关的遗迹联系起来,对于在大尺度、大范围上解决大型线性遗迹保护与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2.jpg

“突尼斯中南部地处荒漠,地表干扰较少,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王心源补充道。

突尼斯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枢纽。此次利用遥感观测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分析系统等综合技术,结合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开展的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是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并首次主导联合亚、欧、非相关国家开展空间考古遗存发现与系统研究,这对于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水平,形成空间考古学科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5.jpeg

观后感

已有0人参与

0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分享给小伙伴们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