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16:12
小弈编译
当地时间7日中午,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安德烈耶夫斯基大厅将举行盛大的总统就职典礼,普京将正式开始第四个总统任期。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七次总统就职仪式,安德烈耶夫斯基大厅也是自2000年以后俄罗斯历届总统就职仪式的举办场所。这个大厅曾是历届沙皇会见外国使臣的地方,象征着高贵与权威,现在仍然是俄罗斯举办重要国事活动的仪式厅。
此前据俄罗斯媒体的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5日曾经表示,就职仪式开始前,普京将从办公室穿过广场进入克里姆林宫,经由圣乔治大厅、亚历山大大厅来到安德烈耶夫斯基大厅。就职仪式开始时俄罗斯国旗、总统旗、总统徽章以及俄罗斯联邦宪法将入场。随后普京右手置于宪法上进行宣誓,并发表就职演讲。
俄罗斯总统就职誓词只有33词,大致内容是:“我以俄罗斯联邦全权总统的名义宣誓,尊重和保护人类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遵守俄罗斯联邦宪法,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忠诚地为人民服务。”
在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宣布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他将来到教堂广场检阅总统卫队并会见支持者。
为了本次就职仪式以及两天后的胜利日(5月9日)阅兵顺利筹备,莫斯科红场以及克里姆林宫近期已经停止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与以往活动不同的是,这次总统检阅总统卫队的仪式将允许来宾观看。
7日当天有约5000人出席就职仪式,包括俄联邦议会成员、国家杜马议员、宪法法院法官、中央选举委员会代表以及外国驻俄罗斯大使等。总统私人邀请以及在其竞选期间参与助选活动的不同组织和机构代表也将出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美国著名影星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施瓦辛格等。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左三)和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右一)
此前,现年66岁的普京以超过70%的支持率成功获得连任。
普京在竞选期间提出的有关经济政策和选前承诺也将由“未来时”转换为“现在进行时”。6日晚,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政府成员,并指出,未来几年的关键任务是稳步提高公民的实际收入。
尽管受欧美制裁、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影响,但俄罗斯在危机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打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研究与预测部消息称,俄罗斯经济2017年全年增长了1.5%,已完全走出衰退。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此表示,“6年来,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2017年实现了1.5%的经济增长。虽然增幅不大,但俄罗斯经济对外部的依赖比以往小得多。”
在最新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提出:未来六年,俄经济增速应当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俄经济要稳居世界前五;未来六年俄非原材料、非能源产品出口应当翻一番。
在外交方面,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穆欣日前在莫斯科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在普京的新一届任期内,俄美关系不会有本质变化,同时俄将继续寻求修复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巩固同中东、亚洲等地区的国家的合作关系。
穆欣认为,俄美间的冲突是经济性冲突,而非战争冲突,双方都因此遭受一定损失。他说,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运用制裁手段试图针对俄罗斯发动经济“闪电战”,指望俄罗斯在制裁和全面施压下服软,接受美国条件。事实证明,美国的企图已落空。
2017年俄罗斯外交硕果累累:不仅通过叙利亚军事行动,重新在中东争得一席之地,而且加快推进“向东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乌克兰危机以来所遭遇的外交困境。
借助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俄罗斯加大了对远东西伯利亚的开放力度,加快了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重新谋划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新格局。
穆欣说,俄美两国近几年都会将重心放在事关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上,在中东地区、中亚地区的博弈还将加剧。此外,俄罗斯重视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在持续发展。
他认为,目前俄美在解决一系列地区性重要问题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一系列尝试不但没有成效,还分别在两国社会触发了紧张情绪。
尽管俄美关系难有改变,但穆欣认为,俄罗斯在其他一些方向的外交关系将有显著变化。
在欧洲方向,俄罗斯将与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紧密合作。他认为,不同于大部分北约成员国的对俄态度,某些欧洲国家更倾向于“向北看”的温和对俄政策,因此,俄罗斯将与这些国家恢复和加强接触。
在中东,作为中东地区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借助与伊朗的密切合作关系,俄罗斯可以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围绕伊核协议及美以与伊朗的冲突,俄可以从中斡旋调停,避免双方冲突升级。
此外,俄罗斯巩固了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中俄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水平,向大欧亚伙伴关系过渡。俄越、俄印都进一步加强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补足了短板,俄日关系在普京第三任内得到大幅改善,俄韩关系不断加深,加快推动俄罗斯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也是俄亚洲政策的重要部分,加强与东方国家的合作可能是俄罗斯未来几年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
在世界秩序处于深度的结构调整阶段,国际关系平衡性非常脆弱的背景下,俄美欧对峙无助于俄罗斯确保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谋求大国地位,这决定了大选后俄对外政策将更加务实,不仅具有进攻性,而且也将具妥协性。